让乐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建设-4008云顶国际网站

 让乐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建设-4008云顶国际网站

让乐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时间:2017-02-17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期   作者:段继忠   点击:

让乐学理念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段继忠

[摘要]学校的一切都是服务师生成长的,而课程是重要的载体。让师生快乐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是所有学校管理者的首要目标。乐学,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设计要将教育目标与本土实际深度融合。课程资源须立足校内与整合周边的完美组合。课程实施追求快乐与发展能力的交流碰撞。挖掘课程内涵与系统开发是发展之重。

[关键词]课程;设计;乐学;理念;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 2016 s1-0017-02

一个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是核心,是内涵。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笔者对课程的了解和认识也日益加深。学校的一切都是服务师生成长的,而课程是重要的载体。让师生快乐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是所有学校管理者的首要目标。乐学,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课程设计:教育目标与本土实际的深度融合,独一无二

 河南地广人多,基础教育根基扎实。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践,都相对落后。长三角地区的基础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实践进展,都处于我国领先水平。“乐学”的文化理念,普遍激发了学校“乐学课堂”的品质追求、“乐学校园”的文化营造,同时,也随之创设了多项学校特色项目。在上海的一些中小学,如体育的“毽舞飞扬”,美术的“水彩苑”,科技的“om”团队,毛笔的“彩墨轩”等,都带动着学校师生努力塑造成为“乐学”达人。

   在以往的认识中,三级课程管理,基层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设起不到多大的影响作用,而校本课程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乐学,乐学来自于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好之者才能乐学之。课程设计,既体现了乐学的教育目标,也让学生在歌舞中、彩墨间、毽球操中、科技大赛中点燃智慧,启迪求知。这就是基于学校,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

 

二、课程资源:立足校内与整合周边的完美组合,丰富有趣。

   在与很多基层的特色学校管理者交流中,无一例外都会谈到一个话题:为什么学校会选择这些特色。有一所学校的特色是水彩画和毛笔,校长告诉笔者,选择水彩,是因为学校当时唯一的美术老师是水彩画专业,而选择毛笔是因为一位文化宫的书法老师愿意义务到学校指导;紧邻工业园区的学校组建了学校的“om团队”,邀请工业园区高新企业的工程师,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科技动手课程。

   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为了推动农耕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借助附近农科院的支持聘用专业教师,在短短数年间让一所破落的农村小学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还有很多学校都是把身边的资源进行深挖,用到极致。踢踏舞教练是本校的音乐教师,篮球足球教练是退役的专业队员,举重教练是体育部门委派的教练,甚至可以把开烘焙店的学生家长请来教孩子们做甜点,等等。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把开发课程资源的视野放宽,投向校外,投向社区、工厂、网络、科研机构。这就是立足校内与整合周边的完美组合,活了校园,乐了师生。

 

三、课程实施:追求快乐与发展能力的交流,润物无声

   课程从设计、资源整合到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水彩画不仅是学生的课程,也可以成为教师的业余爱好作品汇集,建成了“彩墨轩”,周末,有兴趣的教师自发组织“彩墨沙龙”。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可以快乐起来,何况学生!师生在彩墨的世界中发现美,感受美,得到快乐,涵养身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快乐的。教师丰盈自己的教育理想,学生为自己的理想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具体课程执行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适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程度的因素。再好的课程设计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教师、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更能够接近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关键。如果教师自身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畏惧改变,那么,再好的课程设计也无法落地,再好的课程资源也不能尽其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具有深深的教育情怀,用心做教育,用心落实校本课程。有教育者疑问:“教师是新型文盲,除了会教自己手中的教材,还能教给小朋友什么?教育的真空是多少?”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是先学者,精通者。老师能办画作展,老师能组成空竹表演队,老师能组成花式跳绳队,老师能办陶艺展,老师能手工制作精密仪器,等等。教师在这些行为中能够得到快乐,学生更容易有获得感。有一所农村学校举办“劳动技能节”,整书包、剥蚕豆、水果拼盘、包馄饨、包饺子、萝卜刻花、做甜点,学生的喧嚣声穿过屋顶,整个校园沸腾。我们看到的是快乐,听到的是笑声。高级的教育就是这样,外在的是欢笑,内在的是提升。

   校本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只有在多种尝试之后,他们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反观我们的一些学校,一味强调成绩,非考试科目让路考试科目,学生和老师日光加星光,老师只教教材,学生只会考试,教师倦怠、学生厌学的情况日益加重。

 

四、审视本校:挖掘内涵与系统开发是发展之重,任重道远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是一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足球、柔道、举重等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也曾经创建了多媒体教学特色。学校师生淳朴耿直的性格、不等不靠的精神与中原文化的契合,是否可以提炼出自己的核心校园文化呢?

   课程设计需要整体规划,之前我们尝试在某个点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但是,对于整所学校来讲,缺乏系统设计与规划。然而,我们将挖掘出来的凌乱琐碎的课程设想和资源放在一起,再加上远景设想结合国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整合,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系统化,这样,课程才能顺利实施。必要时,还要邀请专家指导。很多问题和想法都被我们想到过,但是怎样让这些思想与国家、省市的培养目标对接,怎样厘清课程设计的逻辑层次,怎样将现有资源与课程对接,怎样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使课程符合时代要求等等,这些都需要高手指点。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才能逻辑清晰、思虑周全、便于实施。

   课程资源需要挖潜力,拓外援。课程实施需要做好细节,用心做好每一环节。教育家李希贵的教育理想就是在学校课程中多给学生提供选择,在选择中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洪流。只有提供多个选择,才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课程,真正让乐学落地生根。

   教育是背人过河的职业,自身的意愿、信心和能力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者不能让每个学生成才,但可以相伴他们的成长。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这一成长阶段俯下身子,将其幼小的身躯背上背,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背他们过河。还是坚持那个教育梦:先成人,后成才,再成功。

网站地图